- 河南省南陽市工業南路1106號
- 400-0377-060
- 2799177974
- nyyibaifu@163.com
微信公眾號
中文 | English 收藏我們 在線留言 400-0377-060
歡迎來到南陽易佰福食品有限公司!
進入臘月二十三的小年,家家戶戶 開始 過年“倒計時” , 人們開始祭灶、 掃塵、準備年貨,干干凈凈過個紅火年 。辭舊迎新、迎祥納福 ,古代的文人墨客,用他們流傳至今的詩詞,記下了千百年來過新年的民風民俗。 “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。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”。讓人們領略詩詞中的新年。
祭灶神,是過小年的重頭戲。怎樣祭祀呢?南宋詩人范成大作有《祭灶詞》,把民間祭祀灶神的習俗刻畫得入情入理、淋漓盡致:“古傳臘月二十四,灶君朝天欲言事。云車風馬小留連,家有杯盤豐典祀。 ”自古以來與北方不同,南方是二十四過小年,范成大詩中的祭灶,說的是南方的年俗。
晚唐詩人羅隱的《送灶》:“一盞清茶一縷煙,灶君皇帝上青天。玉皇若問人間事,為道文章不值錢。 ” 羅隱考進士十年不中, 家貧如洗,送灶神只能供上一杯清茶 。南宋陸游送灶詩 : “ 已幸懸車示子孫,正須祭灶請比鄰。歲時風俗相傳久,賓主歡娛一笑新。”可以看到鄰里歡聚的生動場面和人們迎接新年的激動心情。
古代詩詞描寫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就是除夕,“士庶之家,圍爐團坐,達旦不寐”。宋蘇軾《守歲》 有:“兒童強不睡,相守夜歡嘩”的嬉戲熱鬧;明袁凱《客中除夕》有: “今夕為何夕?他鄉說故鄉”“一杯椒葉酒,未敵淚千行”的清冷孤寂;唐李世民《除夜》有: “歲陰窮暮紀,獻節啟新芳”, 說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守望;明于謙《除夜太原寒甚》 有: “寄語天涯客,輕寒底用愁。春風來不遠,只在屋東頭”,猶如寫給自己的新春寄語。
辭舊迎新,飲屠蘇酒寫桃符,騎竹馬發壓歲錢等都是過年的必備功課。南宋陸游《除夜雪》:“北風吹雪四更初,嘉瑞天教及歲除。半盞屠蘇猶未舉,燈前小草寫桃符” ;清孔尚任《甲午元旦》:“剪燭催干消夜酒,傾囊分遍買春錢。聽燒爆竹童心在,看換桃符老興偏。鼓角梅花添一部,五更歡笑拜新年”等,都如一幅“樂歲圖”,洋溢著清新濃郁的生活氣息。
春節前后恰逢立春,古代民間在過立春節時,有迎春神、打春牛、送春盤、立春幡等習俗 。唐張九齡的 “東郊齋祭所,應見五神來”,南宋朱淑真的“生菜乍挑宜卷餅,羅幡旋剪稱聯釵”,都描寫了人們喜迎春神的場面。立春日食生菜,至晚是東漢時的節俗,唐杜甫有“春日春盤細生菜”“菜傳纖手送青絲”,白居易有“二日立春人七日,盤蔬餅餌逐時新”。春盤在唐代大為流行,杜甫、白居易、王昌齡等詩人都曾將春盤入詩 。
春節期間,人們走親訪友、互致祝福,圖的就是萬事如意、連年有余的彩頭,自然少不了拜年送禮、表達心意。過年送禮習俗各地不同,南陽歷來有送雙不送單的習慣,意為好事成雙。最好再加上福祿壽喜等吉慶的傳統元素,就是最受歡迎的春節禮品。這些年人們送禮喜歡送易佰福黃牛肉醬,就是它不僅迎合了人們生活的快節奏,更包含了送福納祥的寓意、百年傳承的口感、故鄉風物的情結。
送易佰福就是送祝福:易佰福寓意百年傳承、百年百福;送易佰福就是送風味:源自清代御廚賒店魏氏百年配方、地道口味;送易佰福就是送健康:食材全部采用南陽黃牛、西峽香菇、淅川辣椒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、天然綠色;送易佰福就是送文化:易佰福是南陽非遺產品、河南老字號。易佰福,一瓶好醬,留住歲月靜好,喚醒舌尖記憶 ;一件好禮,承載家人美好記憶,蘊藏新年真情祝福。